7月7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年度报告》(以下简称《网络报告》)和《市场规范管理工作年度报告 》(以下简称《市场报告》)。《网络报告》指出,2015年网络交易市场持续增长,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3.3%,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了4.9倍和16倍。《市场报告》指出,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日益专业化和信息化。如吉林的人参市场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集散地、世界人参的“心脏”,很多亿元以上规模商品交易市场已走上网络交易渠道。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年度报告》节选
网络购物市场增速整体虽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已有所放慢,表明网购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正在趋缓,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整体增长放缓,移动网购备受青睐。市场正在从“增量”增长向“提质”增长转型升级。
电子商务不断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在我国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旅游和城乡消费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正在形成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的发展态势。
电子商务支撑水平快速提高。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现代物流和电子认证等支撑体系加快完善。围绕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等的服务企业不断涌现,电子商务信息和交易平台正在向专业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88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3951 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6.20 亿,新增 6303 万人,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已由 2014 年的 85.8%提升至 90.1%。同时,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 28.4%,规模达 1.95 亿,较 2014 年底增加 1694 万人。
伴随互联网的深入普及进程,网络市场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截至 2015 年 12 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 4.13 亿,较 2014 年底增加 5183 万,增长率为 14.3%。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 3.40 亿,增长率为 43.9%,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由2014年的 42.4%提升至 54.8%。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全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22.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424亿元,增长31.6%;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349亿元,增长42.4%。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40.8%、21.4%和36.0%。
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了4.9倍和16倍,展示了跨境电子商务蓬勃的发展活力。但是在快速发展中,跨境电商在信用、物流、通关、检验检疫、支付、结汇、退税等诸多环节需要不断完善,跨境电商市场秩序待规范。突出表现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出台,经贸领域法律法规中缺乏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条款,现行法律法规难以很好规制;行政监管机制需要完善;跨境纠纷责任不清,沟通不畅,缺乏具有公信力或国际间的纠纷解决机制,等等。
加快网络市场规制体系建设是当前网络市场监管的重要而迫切的工作。近期,一是继续积极参与全国人大电子商务立法相关工作,为监管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和支撑,进一步健全网络市场的规制体系。二是加快制定出台《网络交易失信惩戒办法》《网络经营数据信息报送规定》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尽快研究制定网络交易案件跨区域协作相关规范,为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网络市场监管提供更加强大的法制支撑。
继续支持研发建设全国网络交易监管服务系列子系统,并在全系统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对平台及网店的技术监管效能。优化现有全国和地方网监系统,挖掘数据潜力,加强区域间平台配合。
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为契机,深入推动网上亮照亮标经营,加强督促检查,鼓励和支持网络经营者进行工商登记注册,推进指导各地开展网络经营者电子标识工作。
推动系统内外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统筹协调和分工协作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建立衔接顺畅的跨地域监管协作机制,破解网络市场监管中跨区域协作监管的难题。
《市场规范管理工作年度报告 》节选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专业市场的数量、规模、营业额和经营户等在整个商品交易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吉林抚松万良人参市场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集散地、世界人参的“心脏”。一批在全国各地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市场经营特色明显,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通过与商户和生产企业之间呈现出产业链内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价值和竞争力的合作发展的态势,强化了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功能。
以电子商务应用助推传统商品交易市场“互联网+”转型升级改造,符合现阶段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要求。在电子商务和网络市场平台的冲击下,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纷纷启动场内商品价格发现、分析和发布系统,开发在线交易和物流配送服务功能,促进了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信息化进程。
很多亿元以上规模商品交易市场逐渐摒弃现场、现金、现货的交易方式,开始运用电话或网上下单、货到付款或先付款后发货、交易市场担保下付款和发货同时进行、客户收到货物确认无误后担保支付平台再划账等多种交易支付方式,通过自建电商交易平台或入驻第三方电商交易平台,实现自身实体基础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互动,在信息发布、物流管理、支付交易等方面不断呈现信息化速度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态势。
不断深化数据技术在商务领域深入应用,逐步拓展商品流通全流程追溯和查询服务,在农产品、食品质量追溯上进行了重点支持。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向生产、零售、服务环节延伸,实现由商品批发向供应链管理服务的转变。建设一批综合消费实体体验店,通过互联网实现与消费者的全渠道、全天候互动,增强体验功能,着力发展体验消费。
随着商品交易市场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化、连锁化的市场经营模式竞争力优势不断凸显,逐步形成一批品牌知名度高、规模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如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在加强硬件设施升级改造的同时,大力促进思想观念的改变,通过创新升级与品牌建设,在树立自身品牌的同时,努力打造“时尚品牌孵化基地”。市场品牌注册、经营、管理与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品牌联盟,发展品牌联合采购平台。着力推动市场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建设,带动企业强化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意识,培育一批适应市场特点的专业品牌。
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深化信用监管理念。以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为契机,更加注重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等手段,强化信用监管,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商品交易市场信用监管工作。
二是以宣传“全国2014-2015年度诚信示范市场”为抓手,研究分析商品交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经验交流,深化商品交易市场规范管理工作。
三是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积极推动《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的废止工作。
来源:国家工商总局/健康霄云汇
关注微信请搜索: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或长按二维码或指纹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始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8396569。文中观点系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